• 尊龙凯时官网

    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 >  党的建设  >  人物风采 > 正文
    蓄力十二载 李殿伟的数控铣工之路
    时间:2025-03-11
    分享:

    集团公司航天技术能手李殿伟


   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二级技师,李殿伟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数控铣工领域,以一颗执着的匠心练就一身高超的技艺,荣获“国家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北京市选拔赛”第二名、“第二届挑战‘北京大工匠’选拔赛决赛”第三名、“尊龙凯时官网青年岗位能手”等诸多奖项。

    蓄力十二载 李殿伟的数控铣工之路

    车间里,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回荡,金属的光泽在灯光下闪烁,一个忙碌的身影正穿梭于数控铣床之间,他就是机加中心的李殿伟。身为中共党员,李殿伟凭借着对数控铣工领域的热爱与执着,在短短12年间,从一名懵懂青涩的普通学徒工,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北京市高级技师,成为邢林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,他用辛勤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奋斗华章。

    初窥门径,砥砺前行

    2012年的那个夏天,炽热的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数控铣床上,刚踏入行业的李殿伟站在机床前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,他深知,面前这台机器将是他开启职业生涯的关键,也将是他未来无数挑战的战场。

    从最基础的简单零部件加工开始,李殿伟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,拼命汲取着知识。每一次师傅操作机床,他都跟在旁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动作,默默记在心里,不断地学习与实践,反复琢磨直至熟练掌握每一个步骤。

    2023年,在国家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北京市选拔赛的赛场上,李殿伟身着整洁的工装,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专注,随着比赛开始的哨声响起,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加工零件上,随着刀具的切削,金属碎屑飞溅而出,在灯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。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,李殿伟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,荣获第二名的佳绩。这一成绩让他的技能等级破格提升为北京市高级技师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,将这次荣誉作为新的起点,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技术研发与创新中。

    攻坚拔寨,匠艺昭彰

    真正的实力往往在重大项目的严苛考验中得以彰显。李殿伟凭借技术积累与创新精神,在多个关键项目中挺身而出,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,每当面对关键项目的挑战时,他总是迎难而上,冲到前面。“只要是问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。”

    集团公司某工程加工任务,待加工主体结构体积庞大、构造复杂,加工难度极高,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,李殿伟没有丝毫退缩,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,他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,手中的笔不停地在图纸上勾勾画画,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,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操经验,完成了首次1M零件的分度铣削、钻削等工序集中的加工。遇到技术难题时,他和团队成员围在工作台前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,最终找到解决方案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奋战,该项目成功完成飞行试验,验证了前期加工工艺技术攻关的正确性,赢得了集团上下的一致认可和赞誉。

    异形结构加工任务同样艰巨,零件独特的小角度、大负角加工难题,让常规思路毫无用武之地。李殿伟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,与团队成员们经过无数次模拟分析与反复试验,一次次的失败,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,最终他们成功设计3种加工方案,并从中筛选出采用T型铣刀的方案,不仅成功解决了负角加工的难题,而且使得试验件装配状态完好,高精度通过三坐标以及设计标准的检测。这一技术突破,再次彰显了李殿伟在数控铣工领域的创新能力。

    在某型号动力回转轴的产品加工中,因形位公差难以保证,导致加工效率低下,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。面对这一棘手难题,李殿伟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,深入研究产品结构和加工工艺,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,他设计出了一种专用快夹工装,一次装夹顺利完成8个关键位置键槽的全部加工,成功攻克了键槽形位公差难以保证的问题,加工效率一举提升了4倍。这一创新成果不仅顺利完成了项目的产品加工,还被推广至同类产品的生产中,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。

    言传身教,技术相续

    陪伴式的言传身教,在李殿伟身上得到了完整注解。日常工作中,他手把手地教徒弟们操作,一边精准示范,一边耐心细致讲解:“注意这里,这个参数的调整要根据零件的材质和精度要求来,一定要细心。”恰似曾经师傅对他那般殷切。他先后带徒5人,皆已成长为高级工,更是进一步蜕变为技术骨干,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,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徒弟们,从理论知识的深度讲解,到实际操作的精准演示,从加工工艺的精巧优化,到解决问题的明晰思路,都耐心指导,细致入微。在他的悉心教导下,徒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技术技能,更传承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,为团队的技术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    数控铣工的世界,于李殿伟而言是梦想的舞台,每一道精准的切割都承载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。未来,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,他将继续用汗水浇灌技术的种子,不断探索创新,努力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,让青春在新时代“落笔生花”。